著名诗人郭沫若的故乡——四川乐山是个茶乡,郭沫若小时候经常到他的家乡沙湾镇郊外的茶溪玩耍,那曲曲弯弯的茶溪,那青翠欲滴的茶山,给郭沫若留下了美好的印象。郭沫若在11岁时写了一首题为《茶溪》的诗:“闲酌茶溪水,临风诵我诗。”表达了郭沫若对家乡的茶茶叶品牌溪的深厚感情。
在郭沫若负笈离乡后,有机会尝到各地的香茗,对茶的情结更是有增无减。郭沫若在1942年创作的名剧《孔雀胆》中,就借人物之口细致道出了冲泡武夷茶的流程和方法,由此不难看出郭沫若对武夷茶的喜爱和对冲泡武夷茶的熟悉程度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郭沫若对茶的深厚感情。
1940年郭沫若与友人赵清阁一起游览重庆北部的缙云山,他们在山中缙云山寺旁的茶棚小憩时,口占一首《缙云山纪游》,赠给好友赵清阁:
豪气千盅酒,锦心一弹花。
缙云存古寺,曾与共甘茶。
这首诗通过写郭沫若与好友赵清阁在缙云山饮茶这件事,赞颂了郭沫若、赵清阁之间的深厚友谊。诗的首句是说赵清阁的为人具有豪爽的气概,诗的第二句中的“弹花”是指赵清阁当年主编的文艺刊物《弹花》,“锦心”是指赵清阁有个美好、善良的心态,通过这个刊物为大众做了很多好事。第三句是写郭沫若与赵清阁饮茶的地点,最后一句的“甘茶”是指缙云山产的一种甜味山茶。
四川邛崃山的茶叶,叶片厚,香味醇,品质好。特别是在邛崃县城内有一口井,用以冲泡这种邛崃茶更是香气袭人,汤色碧绿清澈,滋味鲜爽甘醇。传说西汉的司马相如到临邛(今四川生邛崃市)拜会同窗好友王吉时,认识了当地富豪卓王孙。卓王孙得知司马相如多才多艺,就请司马相如到他家小住几日。卓王孙喜好琴瑟,请相如抚琴,相如弹奏了一曲《凤求凰》。幽雅的琴声被在家中的寡居的卓王孙之女卓文君听到,文君心潮澎湃,夜不成眠,仰慕相如才志,暗自约会,相如喜得知音。在一个夜阑人静的时刻,他们私奔成都,结为夫妇。几年后他们重返临邛,开了一个小酒馆,以卖酒为生。在闲暇之时,他们常以酒馆门前的井水烹茶,味道极为香醇,遂在本地流传开来,大家争相以此井水蓬邛崃茶。后人为纪念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曾在这里用“文君井”水烹邛崃茶,后人们就将邛崃绿茶称作“文君嫩绿”,历来为文人雅士所称道,宋代是还曾作为“贡茶:进贡给朝廷。1957年郭沫若造访邛崃县城的“文君井”时,作了一首《题文君井》的新诗:
文君当垆时,相如漆器处,
反抗封建是前驱,佳话传千古,
今当一凭吊,酌取井中水,
用以烹茶涤沉思,清逸凉无比。
此后当地就将郭沫若的这首《题文君井》刻石立为石碑,使得“文君嫩绿“更加声名远扬。
1959年2月,郭沫若在杭州游览了西湖后,来到坐落在西湖西南的白鹤峰下的虎跑泉。郭沫若在饮用了用虎跑泉泡的龙井茶后,感到格外的甘洌醇厚,于是挥毫赋诗,称赞了被誉为“西湖双绝”虎跑泉和龙井茶。
虎去泉犹在,客来茶甚香。
名传天下二,影对水成三。
饱览湖山胜,豪游意兴酣。
春风吹送我,岭外又江南。
郭沫若这首诗的第一句是写虎跑泉的传说,传说在唐宪宗元和四年(809年),有位法名性空的和尚云游到这里,便想在此栖禅,只是苦于没有水源。一天夜里,梦见一神人遣二虎把南岳衡山的童子泉移到此地。次日清晨。性空果然见到二虎“跑地做穴”,清凌凌的泉水奔涌而出。于是性空把泉水名之为“虎跑泉”。第二句是写用虎跑泉水泡的茶甚是好喝。第三四句是写虎跑泉和龙井茶是名传天下的“西湖双绝”,由于虎跑泉水晶莹剔透,能映出饮茶人的面应,竟然成了第三绝了。这是进一步写“西湖双绝”的晶莹剔透。最后四句则是写饮茶和幽蓝的感受,进一步赞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。
1964年郭沫若在湖南考察工作之余,品饮了长沙高桥茶叶试验场创制的名茶新品高桥银峰。当时郭沫若为高桥茶叶试验场手书七律《初饮高桥银峰》一首:
芙蓉锅里产新茶,九嶷香风阜万家。
肯让湖州夸紫笋,愿同双井斗红纱。
脑如冰雪心如火,舌不饾饤眼不花。
协力免救天下醉,三闾无用独醒嗟。
郭沫若的题诗,在几种名茶的对比中肯定了新品高桥银峰的可贵品质,使其一时间名声远播,成为当地的名茶。
版权声明:转载需注明转自www.cypp.cn(茶叶品牌网)。如果本网站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直接和我们联系,我们会在24小时内予与处理。欢迎加入茶叶品牌2000人交流QQ群:83631799,群内有来自原产地专业人员服务,保证有问必答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