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茶叶分类茶道茶文化茶文化

明州茶具与茶文化


    宁波(明州)自汉始已有饮茶。茶在汉时不仅作为一种饮料,而且已成为商品。但饮茶风尚之盛莫过于唐。唐代陆羽《茶经》一书,形容当时饮茶风之盛时说:“两都并荆渝间,以为比屋之饮。”
    随着饮茶风尚的盛行,茶具就成为必不可缺的用具,这就有力地刺激了越州、明州瓷器茶具的生产。茶具,是指与泡饮茶时有关的专门器具。优质茶具能衬托茶汤的液色,保持浓郁的茶香,是领略品茗情趣不可少的条件。浙东地区古代茶具生产,一直以瓷质抖的茶具占主导地位,这与国内外闻名的越窑制瓷手工业发展紧密相关。大量考古资料表明,盏或碗配托盘,在东汉晚期和吴晋墓葬中出土的器皿可资作证。镇海区汉墓中出上的盘上置耳杯与碗,既是饮酒的器具,也是饮茶的用具。《晋书》记载了东晋桓温招待宾客,不多备酒菜,主要供的是茶果,使用的当是碗盘配套。到了南朝时,尤其是梁武帝时代的天监年间,宁绍地区的萧山、上虞、上林湖、宁波江北云湖等地设窑烧造茶具已十分精致,这些盏托实物的大量制作与出土,正反映了饮茶已成为人们一种嗜好。浙东作为盛产茶叶之地,盏托这种新式茶具也就应运而生。
    南朝典型的茶具,是划莲花纹盏与托盘。从各地南朝窑中生产的盏有青釉和酱褐色(黑)釉两种,内刻五朵莲瓣纹,也有素面的。托具(托盘)内底划莲花纹,形似一朵盛开的荷花。托盘内底下凹,使用时盏放其中,凹底固定盏底,以免活动。
    唐代盛行饮茶。士大夫、丈人之间,更以饮茶为韵事,不仅讲究茶叶的色香味和烹调方法,而且对茶具也十分重视。从全国来看,唐代六大名窑中越窑排在首位,所生产的茶具不但造型极美,而且釉色青翠晶莹,既是艺术珍品,又是极好的品茶茶具。陆羽《茶经》就曾对当时各地瓷窑的茶碗,作了细致的比较和许沦。他说:“瓯,越州上,口唇不卷,底卷而浅,受半升而已……”“若邢瓷类银,越瓷类玉,邢不如越,一也;若邢瓷类雪,则越瓷类冰,邢不如越,二也;邢瓷白而茶色丹,越瓷青而茶色绿,邢不如越,三也。”把越瓷碗(盏)列为第一。
    越窑唐代茶具中的茶碗,典型的有两种。一种为敞口(直口),斜直腹(弧腹),玉壁底。此种茶碗与长沙窑晚唐生产的碗,造型一致,其碗内底刻写“茶碗(垸)”两字。当是一种理想的茶碗。第二种,为荷花碗(盏),口作五缺,腹压五线,圈足外撇,造型似一朵开放的花朵。
    托具(又称托子),在越窑中生产很多,仅上林湖唐代窑址出土的托具,有两种。
    第一种,托具由托台和盘组成。托具圆,口微微高出托面,大小一般与盏的圈足尺寸大小合适,托台置于托盘之中。盘宽沿,平底圈足。托面划对称菱形花纹,这种纹样与绍兴古城唐元和五年(公元810年)墓出上的碗和圆盒上的纹饰风格大致相同,因此可以知道它的相对年代。这类托具也有素面的。朴素大方的造型,配以青色釉更受人们欢喜。
    第二种,盘中间不置托台,大小一般也与所用的盏(碗)圈足尺寸相一致。宽托沿,沿上分为四等卷成荷叶状,相对位置压印四条筋,浅腹矮圈足。造型秀丽,线条优美。这类盏托具,在宁波市和义路一带,唐大中二年文化层中出土的托具和荷花盏(碗),可说明它们的相对年代。和义路出上的托具,釉色青翠滋润,托具作成卷荷叶,托沿腹壁压成四缺。上置一件敞口荷花式盏。全器宛如出水荷叶,托着怒放的荷花,“越瓯荷叶空”之句,生动地写出了荷花形的造型。因此,此器被列为国家的一级文物。
    五代北宋时期,随着饮茶风俗的兴盛,越窑窑场生产茶具大增。东钱湖窑场,盏(碗)生产甚多。盏(盅)可分为三种。
    第一种,直口,器身弧度大,盏心划花纹饰,圈足高而外卷,满釉,底中心微凹入。
    第二种,直口,器身压成花瓣形,盏里刻划莲花纹;另一种稍浅,底部厚重,器里有划花纹饰。
    第三种,此式盏大小皆有,制作精细,盏身刻划莲花瓣纹,圈足高而外卷,满釉。
    托具,东钱湖、上林湖、上虞窑寺前窑场遗存中数量较多,按型式分有五种。
    第一种,数量较多,托口成喇叭形,托盘较浅,圈足外撇。
    第二种,托盘作花瓣形,托台浅,圈足微微外撇。
    第三种,托盘口微敛,口以下微广到腹部内收与托盘底相连,托为浅腹碗形,圈足高而外撇,满釉。
    第四种,托具托台平坦,中心划有卷枝花卉纹饰,托盏身刻莲花瓣一周。托沿宽,沿面划有花草10枝,折腰,圈足高而外撇,底心空,满釉。
    第五种,由一个碟和一个复置的杯合成一体,其托台特别高,形态隽美。碟正中有一个圆孔,千折宽口沿作葵瓣式。复置的杯多刻莲瓣纹,或少数为莲瓣式。托台台面有的戳印莲子纹。此类在上虞窑寺前、上林湖特多。上述五式均以青、青绿色釉为多。
    五种托具中第一、二、三种造型与上林湖五代古窑中出上物相同,也与东钱湖窑发掘的五代层中出上的托具完全相同,因此它们相对时代为五代。上述的盏与托具,从其出产的时代、造型、装饰艺术,可以清楚地看到浙东越窑茶具的演变历史。
    通过浙东地区出土茶具的研究可以发现,越窑茶具的生产对中国茶文化的形成、外传,越窑青瓷的发展乃至文学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。
    唐宋时期的绝大多数丈人,不仅嗜茶,且多有咏茶诗传世。著名的诗人有李白、杜甫、卢仝、苏轼、黄庭坚、陆游等,内容涉及到名茶、煎茶、饮茶、名泉、茶具、采茶、造茶、茶园、茶功等。与越窑有关的也不少,如陆龟蒙《秘色越器》诗:“九秋风露越窑开,夺得千峰翠色来。”唐施肩吾《蜀茶词》有“越碗初盛蜀茗新”之句。此类诗句不胜杖举,可见越窑青瓷茶的具成了诗人们的重要题材,并记于史册,传于后世,为中国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珍贵的财富。
    中国茶文化通过明州港外传日本,加强了宁波与日本人民的交往和友谊。
    茶文化通过明州港外传,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明州港的繁荣,也带动了越窑青瓷(包括茶具)的外销,促进了海上“茶叶之路”和“陶瓷之路”的繁荣。

版权声明:转载需注明转自www.cypp.cn(茶叶品牌网)。如果本网站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直接和我们联系,我们会在24小时内予与处理。欢迎加入茶叶品牌2000人交流QQ群:83631799,群内有来自原产地专业人员服务,保证有问必答。

茶叶品牌客服微信号微信号:18726858391 安徽茶叶品牌客服QQ号QQ号:249785136
茶叶品牌百科
茶叶品牌百科
中国茶文化的介绍 厂房檐边的枯草瑟瑟颤抖,道旁树被刮尽了衣衫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,横七竖八的巨型钢管面孔冰冷,空空荡荡的巷道不见一个人只有厂房
茶叶品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