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茶叶分类茶道茶文化茶文化

品茗这道美茶,感受闲庭雅趣

摘要:袋 25岁的艳芳经营着自家的茶店,没有客人的时候,她总爱缝制些精巧的物件。我拿过她缝一半的布包,是一块简单的蓝印花布,简洁拙朴,四面缝进抽绳,拢在一起,便成了一个简易的布袋。艳芳做的袋子,看似粗糙、却很有生活气息。“这些布袋缝好是为了

玩转织造的闲庭雅趣 海峡茶道

   棉、麻、丝、毛等各种布料,加上刺绣、印染等各种布匹加工工艺,历代国人的布匹和服饰文化呈现出无以伦比的繁华与多样,更是成为历代朝贡与税收的重要来源。李清照的一句“薄汗轻衣透”,将能人巧织的精湛技术形容得惟妙惟肖。

   尊从传统的茶客们自然不会忽略这些织物的魅力,这是一种具有民族风采和个性品味叠加的审美符号。衬托着这些曼妙的织物,饮茶仿佛多了一重韵味——在悠长的历史传承中,织物潜移默化地成为一种文化内涵,彰显出主人追求闲适生活的美好愿景。

 

茶袋

   25岁的艳芳经营着自家的茶店,没有客人的时候,她总爱缝制些精巧的物件。我拿过她缝一半的布包,是一块简单的蓝印花布,简洁拙朴,四面缝进抽绳,拢在一起,便成了一个简易的布袋。艳芳做的袋子,看似粗糙、却很有生活气息。“这些布袋缝好是为了帮客人装小茶壶、茶杯或者两三泡茶,避免携带时的磕碰。”这是她一贯的心细。

   这个蓝印花布的壶包,虽然只有简单的蓝白两色,却利用蓝白形成的花纹和斑点做足文章,呈现出独特的审美。而布料本身疏密有致、柔软异常,搭配着主人纯手工的缝合,虽比不得机器缝合的均匀和平直,却仿佛依稀见到当年母亲缝补衣服的影子,显得格外亲切。

   经过艳芳的一番介绍,我才知道这看似简单的粗布原来是著名的南通蓝印花布。南通自明清以来就是中国的棉纺织基地,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一直延续至今,简洁的几何图形,大面积的蓝底配上白色的线或斑点,既不混乱又不呆板,丰富有层次,别具一格,且布料耐脏耐磨、结实经用。

   现如今,在自然、环保的思潮影响下,不管是时装、家纺都在由现代工业向田园的居家风格转换,这蓝天白云般质朴的蓝印花布投射出的是富有人情味的乡村风格,是这喧嚣都市中的一抹清新田园风,难怪它们会如此深受茶人的青睐。

 

麻衣

  《南齐书·杜京产传》中有载:“挂冠辞世,遁舍家业,隐于太平。葺宇穷岩,采芝幽涧,耦耕自足,薪歌有余。确尔不群,淡然寡欲,麻衣藿食,二十余载。”说的是杜京产的隐居生活,他虽出身仕宦却恬静自适,无意荣华,漠视仕途,宁愿麻衣藿食在山水之间自得其乐。现代茶人虽未隐居山林,对棉麻衣物的情愫却并不亚于杜京产。

  老茶人彭老,每次喝茶总穿着一身仙风道骨的灰白麻衣,和他年纪、言谈举止也极相称。他说道:“麻衣在中国文化上有其独特的代表意义,它是质地粗糙却造价低廉,是平民穿的衣服。中国古代平民就是“麻衣草屦”,可惜我现在没办法穿上草鞋了”。

   走进彭老的工作室,除了架子上摆放琳琅满目的各式茶品、茶具外,特别开辟了一角,衣架上挂着几件麻布的衣服,桌子上还有一件未完工的衣服。彭老说,现在加工麻衣的店很少,传统的麻衣扣子都是用布捻成小球,现在会做的人已经不多了,而且麻衣的布质会粗糙些,现代人都不喜欢,所以衣架上的麻衣都是他亲手做的。

   说起麻衣,彭老介绍说:“粗茶淡饭配麻衣,在中国古代,不仅是平民穿着麻衣,很多士人也穿麻衣,特别是隐士。这些人有强烈的文化认同心理,崇尚自然、向往自然,他们隐居山林,过着躬耕自足的生活。艰苦的生活和安贫乐道的思想,使得他们很自然地就选择了麻衣作为日常的服饰。我虽爱着麻衣出入,当然不是为了当个隐士,却想找找那种生活的感觉。穿着麻衣饮香茗,感觉比西式服装舒适太多了。”

 

饰物

   见到杜姐时,她正在仔细擦着茶盘的污垢,手上拿着的不是一般的茶巾,数块厚实的纯棉布叠加在一块儿,边上用罗圈纹缝起,右下角赫然缝了个“杜”字。同样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她穿着与彭老的麻衣形成鲜明的反差,色泽鲜艳、纹饰繁缛,就连她随身的绢帕都是高档的丝绸制品,柔软滑爽。

   杜姐钟爱丝绸,喜欢修改和制作各类的丝绸制品。她取出几款修改过的丝绸制品,说道:“这些都是在素丝的基础上,印染了唐代锦绣的颜色与装饰。大的可以做围巾,小的可以当手帕。”杜姐说,茶是中国人对世界最伟大的贡献之一,丝绸何尝不是。喝茶的人越来越多,一定会引领更多的人去关注和欣赏包括丝绸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。

   对茶文化颇有研究的迎新也偏爱棉织物,尤喜纯素色。她铺设的每一个茶席,都将或素麻色、或绛蓝、或灰的桌旗运用地恰到好处;褐色棉麻茶巾一角,她会缀上碧绿的碎玉;棉布拼接的壶袋、杯袋亦是精巧别致。“平日的时间并不富余,可也总会抽出些空档做些心爱的小物。比如桌旗,买来的并不是不好,只是搭配着器具,总觉得的差了点感觉。根据不错风格的器皿亲手做的桌旗,更能映衬出彼此的美好。”梨花树下,着一身素衣静心泡茶的迎新显得格外娴静美丽。

 

   不管是棉麻,还是丝毛,这些织物牵扯出的是源源不断的故事和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。当我们身处在都市中,看着香车宝马的流转,停下脚步,品茗这道美茶,看着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织物,它们不仅是作为生活的必需品,更折射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崇敬和向往。

 

版权声明:转载需注明转自www.cypp.cn(茶叶品牌网)。如果本网站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直接和我们联系,我们会在24小时内予与处理。欢迎加入茶叶品牌2000人交流QQ群:83631799,群内有来自原产地专业人员服务,保证有问必答。

茶叶品牌客服微信号微信号:18726858391 安徽茶叶品牌客服QQ号QQ号:249785136
茶叶品牌百科
茶叶品牌百科
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还记得唐朝大诗人王维的诗《竹里馆》吗?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;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。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,以明月
茶叶品牌